年度顏值天花板被嘲,冤不冤
日本名導,是枝裕和又有新作了。
【資料圖】
他與網飛合作,拍攝了一部漫改日劇。
內容還是他最擅長表現的日常生活。
還記得那部養眼十足的《海街日記》不。
這部新劇,可以說是另一種翻版。
同樣集齊了日本高顏值女演員,堪稱是年度顏值天花板。
有老一代女神,常盤貴子、松坂慶子。
新生代的女神,橋本愛、松岡茉優、福地桃子。
還有更年輕的00后演員,森七菜、出口夏希。
豆瓣評分8.1,口碑不俗。
但,卻也產生了不小爭議。
很多觀眾卻留下了「諷刺」「美化兒童性剝削」「糟粕」這樣的評論。
究竟是什么樣的內容,能有如此大的落差?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
《舞伎家的料理人》
舞妓さんちのまかないさん
先說說那個有爭議的「妓」字。
日語原文,寫的是「舞妓」。
而中文名,翻譯成了「舞伎」。
畢竟,「妓」這個字在現代漢語中,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性工作者。
寫成「伎」,也是為了避諱。
不過,日語中的「妓」字保留了古代漢語的用法,既可指性工作者,也可以指女性藝能表演者。
而日語中的「伎」,傳統上是指男性藝能表演者。
例如,歌舞伎。
它和舞妓,完全是兩個概念。
歌舞伎是一種戲劇表演藝術。
表演者是清一色的男性。
有點類似于京劇在中國的地位,歌舞伎是日本最具代表的傳統藝術。
坂東玉三郎,國寶級歌舞伎演員,被譽為日本「梅蘭芳」
所以,為了保持原汁原味,魚叔在這里也沿用日語原文的寫法。
那么,舞妓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家肯定對藝妓有所了解。
當年的一部大片《藝妓回憶錄》,就向我們展現了藝妓的生活與工作。
藝妓,是日本在宴席上進行表演的女性藝人。
除了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工作是通過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來活躍席間氛圍。
而舞妓,則是藝妓在見習階段時的名稱。
由于藝妓已經在當代成為日本的一種文化象征符號。
雖然其工作的原本目的,是為了侍酒筵業。
但其獨特而悅目的藝能文化,已經受到全世界的好奇和喜愛。
數次被搬上銀幕的川端康成代表作《伊豆的舞女》
今日京都,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常常能看到藝妓或舞妓的亮麗倩影。
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精致的妝容,華麗的服裝,走到哪里都有人追捧。
如今,藝妓/舞妓是很多女孩向往的一種職業。
《舞妓家的料理人》這部劇講述的就是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努力成為優秀舞妓的故事。
季代(森七菜飾)與堇(出口夏希飾)在初中畢業后,一同離開家鄉。
前往京都一家屋形(舞伎和學徒的宿舍),當舞妓學徒。
堇因為對這一行充滿熱愛,所以學習起來十分認真。
她很有天賦,被師傅稱為「百年一遇」的舞妓天才。
季代則相反。
她完全不能理解舞妓的精細之處,學得磕磕絆絆。
插花一團糟,舞蹈踩不上節拍,甚至是連最基本的問好也不到位。
才來幾天,季代就差點被打發回家。
好在,她在料理方面擁有極高的熱情與天分。
可以作為料理人,繼續與堇作伴。
于是,兩人開始在這里相互支持,朝著不同的夢想之路走下去。
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小清新劇。
有著是枝裕和作品一貫的畫面感:
干凈,柔和,治愈。
劇中采用了大量固定鏡頭。
無論是邊唱邊跳的舞妓少女,還是波光流淌的清澈河流,
無論是季代噠噠作響的切菜,還是堇時高時低的舞蹈。
都像是被框起來的一幅畫,也像是被相機記錄下的一張照片。
故事情節并不復雜,主要展現的就是舞妓們的日常生活。
除了對舞妓表演文化的展示,還包含大量料理戲份。
鍋子中咕嘟咕嘟冒著泡的親子丼。
堇生病時,季代下的一碗油豆腐烏冬。
排練過后,女孩子們圍坐喝上一口熱乎乎的豬肉味增湯。
這些食物也不是什么精致的高檔料理,很普通,很家常。
但卻將女孩子們的生活碎片串聯起來,承載了她們的情緒與記憶。
新年來臨。
長期思鄉的女孩子們,終于有一個假期回家看看。
然而,在回到京都后,又更加想念家里的一切。
僅看一眼家鄉特產,都會忍不住流淚。
在日本,新年吃年糕是一種習俗。
但不同地區的吃法不盡相同。
季代為了安慰想家的女孩,專門為她做了家鄉風味的年糕。
專門給琴乃小姐的關東風
最美味的,往往是最平凡的食物。
最動人心的,也往往是最平常的感情。
暖黃色的燈光子下,來自各地的女孩,坐在一間小小的屋子中,吃著熱熱的年糕,討論著生活瑣事。
溫暖、干凈、美好之感,直接溢出屏幕。
除了食物,這部劇中最吸引人的還是繽紛多彩的女性角色。
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就是通過細節來展現人物性格。
主角自不必說。
季代單純熱情,會對著食物問好,也會與青梅對話。
堇雖然看起來溫婉柔弱,但面對要帶走自己的爸爸,也會毫不客氣地抱怨。
還有已經成為藝伎的百子,言行舉止無不流露出身為頭牌藝伎的高冷與優雅。
但只要脫下工作行頭,她就變身為一個普通女孩。
愛打游戲,熱衷恐怖電影,甚至還有些傲嬌。
嘴上說著不信神佛,可遇到了感情問題,還是忍不住拜上一拜。
即便只是一些偶爾出場的人物,也是活靈活現。
成為舞妓的三個女孩,雖然總是頂著同樣的發型聚在一起,但并不會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角色有時只是出現在別人的臺詞中。
但寥寥幾個片段,就能清晰勾勒出不同角色的獨特氣質。
在情感表達方面,本劇也亦如是枝裕和以往的作品態度——隱忍克制。
第六集是一個關于「單戀」的故事。
屋形上一代主人媽媽曾經單戀的對象,一位有名的歌舞伎演員,時隔多年再次來到這里演出。
演出結束后,演員來到媽媽的酒吧喝酒,這是兩人時隔六十年后的第一次相見。
本該是重點描繪的相遇場景。
卻把畫面分給了兩位「無關人士」。
在其他人嘰嘰喳喳的聊天聲中,夾雜著媽媽與演員若有若無的對話。
最后還是身邊人的一句提醒,大家才紛紛機智離席。
但即便是整個酒吧只剩下兩人,他們也依然表現得很含蓄。
對于這段六十年前的感情,只是娓娓交談幾句日?,嵥?。
這種感覺十分奇妙,有種因為對于某樣東西過于珍惜而輕拿輕放的感覺,余韻悠長。
如果我們再早一點相遇,我可能就跟你在一起了。
你太太不是你的小學同學嗎?
我要在幼稚園遇見你才行。
對耶。
整體來說,這部劇無論是從制作而言,還是就敘事來講,都是一部高質量之作。
也因此的確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不過,這部劇在作品內容之外,也存在不小的爭議。
因為舞妓這一行當,遠沒有劇中展示得那么美好。
成為舞妓,是一個非常非常辛苦的過程。
這種辛苦不僅在于長時間的技藝學習與鍛煉,還在于各種古板的規矩。
舞妓專屬的發型叫做「桃割」,美麗,也很沉重。
因為這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發型梳好后,五天之內不能拆下。
為了保持整潔,舞妓們每晚只能枕著十分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木枕睡覺。
在此期間,舞妓不能進便利店,不能用手機,不能涂指甲油等。
而婚姻,則標志著職業生涯的結束。
為了保持這一形象的純潔與神秘之感,結婚的舞伎/藝伎必須退出這一行業。
一切會打破這人們對于古典美人幻想的事情,都被禁止。
此外,這一行還有著嚴苛的等級制度。
學徒和舞妓們不能走同一個門。
學徒要承擔起藝伎一切生活家務,任勞任怨。
受到剝削和欺凌,那都是家常便飯。
然而,這一切以美之名來禁錮女性的不合理,在劇中都在女孩子間的嬉笑和治愈中被弱化,甚至消除了。
另外,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舞妓/藝妓行業都能夠和性產業劃分界限。
遇上不正規的店家,難免會被迫越界。
去年6月,一名曾為舞妓的女孩,在推特上曝光這一行業的黑暗內幕。
她16歲時就被強行灌酒、喝醉后被迫和客人混浴。
性騷擾已經成為了常態。
她本人還差點以5000萬日元(約260萬人民幣)的價格被逼賣出自己的「初夜」。
甚至每年都有和她一起學藝的人自殺未遂。
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在京都的一間茶屋工作,把傳統文化當做不被法律約束的理由,讓未成年人(15-17歲)工作到深夜,實質其實就是夜總會。當我在推特上說這很危險時,立馬就被指認出來,還被要求寫下書面保證,以后不再在社交媒體上寫任何東西,當天我就被解雇了。
很難想象,這竟是一個基本上是由未成年少女組成的職業。
遺憾的是,這部劇幾乎抹去了這個行業的另一面。
劇中,堇的爸爸看不過自己16歲的女兒放著家中的醫院不去繼承,反而跑去學習如何「以色侍人」,想要將她接回家去。
說到底,讓青少女斟酒,很有問題啊
喝醉的客人會摸旁邊女生的手吧
面對一個父親的擔心。
屋形的媽媽們,信誓旦旦地說「會保護好女孩」。
謝絕生客的意思,就是不讓那種客人進來此地
也是為了保護舞妓
但實際上,舞妓們在酒席上與男性顧客玩鬧嬉笑的場景一個不少。
盡管就像媽媽所說的,沒有任何非份之舉,全部是以禮相待。
但這些女孩子們,畢竟還都未滿18歲。
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就是關注游走在道德灰色地帶的邊緣群體。
他用平淡溫和的敘事手法,講述不一般的道德沖突。
《無人知曉》是,《如父如子》也是,《小偷家族》更是。
這也是人們喜歡他的原因之一。
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舞妓者們,同樣暗含著不小的道德沖突。
舞妓/藝妓作為一種經過復雜歷史變遷的日本傳統行業,兼具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和不合理的行業規則。
同時,也受到許多人的誤會和不理解。
比如,很多人就會常常將日本的游女與藝妓混淆。
《花魁》中的游女
而《舞妓家的料理人》很明顯地想要為舞伎這份職業正名。
不僅避開了行業里所有不合理的黑暗面。
還處處彰顯著一種振興傳統藝術的雄心。
我們想培養這些舞妓們
如同歌舞伎,成為傳統藝術的領導者
劇中的諸多角色,也在長期的藝能練習和姐妹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更愿意將彼此視為家人,呈現出溫馨和睦的一面。
比如,已經結婚隱退的藝妓吉乃,在婚姻出現問題后又跑回了京都。
面對求和的丈夫,她表示這里才是家。
我隔了五年回到屋形。
即使我造成了這么多麻煩之后,盡管她們幫我舉辦那么盛大的歡送。
我可以自然地說出「我回來了」。
就算我現在回去廣島的那個家。
我也無法說出「我回來了」,也沒有人會說「歡迎回家」啊。
是枝裕和曾在某次采訪中說過——
「對很多事情,雖然我心中會有自己的答案,但無論看電影或拍電影,并不是為了那個答案。電影可以記錄時代,我自己能做的也是如此,當一個見證人,因為不記錄、就可能被遺忘,但并非要在電影中給出答案?!?/p>
面對這個行業的質疑與爭議。
相信每個人看完這部劇,都會得到一個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