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北京大興:農村醫療機構“時刻準備著”,守護百姓安心過年
隨著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疊加2023年春節將至人員流動明顯加劇,新冠病毒傳播風險也可能隨之加大。在此背景下,被視為疫情防控能力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醫療資源是否充足,能否經受住考驗?這些話題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春節前夕,《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北京郊區村鎮中心衛生院及其轄區內下設衛生機構,發現藥物儲備充足,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開日常服用藥物,而用于新冠的感冒、發燒、咳嗽類藥物少有人問津。受訪醫護人員認為,春節期間小區域的新冠感染在所難免,應該不會發生類似于去年年底的大規模感染情況。即便再次迎來感染高峰,以現有醫療資源也能從容應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興區采育鎮中心衛生院:力爭讓轄區內老百姓安心過年
從北京市區向南驅車約1小時,即可抵達大興區采育鎮中心衛生院?!董h球時報》記者探訪當天正值春節前夕,候診大廳的患者不算多,井然有序地等待叫號。采育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師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稱,去年年底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該院每天接診患者約為1300人次,現已降至約700人次。
采育鎮地處北京市大興區東南部,距離城區約45公里,與河北省廊坊市接壤。轄區常住人口近6萬人,大部分為農村人口。當地至今保留春節大集等農村傳統習俗,居民親戚多,愛串門。因房租便宜,聚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也有不少人大興、廊坊“兩頭跑”,流動人口多,人員構成較為復雜。
春節期間,大量的人口流動和人員聚集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感染高峰?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師闖表示,秋冬本身就是季節性流感多發期,人口流動和人口聚集確實存在引發季節性流行病的可能性,不僅是新冠,流感等其他疾病也可能迎來小高峰。就目前情況而言,小區域的新冠感染在所難免,但類似于去年年底的大規模感染的情況應該不會再次發生。
“即便再次迎來感染高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衛健委的統一調配下,以現有醫療資源也能應對?!睅熽J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此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層醫護人員積累了大量相關經驗。比如一線醫護人員會與藥房保持24小時溝通,發現一絲流行性疾病的苗頭就會與藥房聯系,檢查藥物存量,并提前儲備相關藥品。同時,藥房、藥庫也和各醫院保持聯系,相互咨詢備藥量,方便必要時調配。除常規藥物之外,中心衛生院還會根據需求,接受衛健委統一調配的輝瑞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Paxlovid),目前存量充足。
加入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為農村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提供重要支撐。采育鎮中心衛生院與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密切合作,能夠根據居民的健康狀況和醫療檢查需求,幫助轄區居民預約“醫聯體”內專家就診,協助辦理轉診、會診、綠色通道、特殊檢查以及住院等相關手續。師闖說,春節期間也安排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患者不用擔心無法滿足就診需求,中心衛生院力爭讓轄區內的老百姓安心過年。
藥物儲備充足 當地居民:用的時候再開也來得及
為健全農村醫療體系,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近年來大力推廣增設村衛生室,爭取做到“一村一室”。師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采育鎮轄區內共有33個村衛生室,1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中心衛生院及1處外設門診部,共有大大小小45個醫療機構,基本可以保證居民在15分鐘車程范圍內及時就診。對于個別沒有衛生室的村落會安排巡診車,主要服務于行動不便的老人。
岳街社區衛生服務站距離采育鎮中心衛生院僅有5分鐘車程,62歲的黨春和來這里開了一些降血脂的藥物。黨春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和家人多年來一直在這里開藥,反正都是一樣的藥,一樣用醫保,沒必要往大醫院跑。另一位40歲左右的女患者開了助眠藥,沒有囤感冒藥、發燒藥,認為“用的時候再開也來得及”?!董h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當天前來就診的患者幾乎都是開需要日常服用的藥物,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則鮮有人問津。主治醫生張楨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服務站藥房儲備充足,藥物由中心衛生院統一調配,每周提交一次用藥需求和計劃,需要特殊藥物時可以加速協調。
從岳街社區衛生服務站驅車約20分鐘,《環球時報》記者探訪了距離河北廊坊僅一步之遙的鳳河營門診部,42歲的醫師范守學正在給73歲的張奶奶開藥。張奶奶來開一些胃藥,范醫生叮囑她改變飲食習慣,少吃甜食。多年來,張奶奶一直在鳳河營門診部就醫,從家里走過來到拿完藥只要半個小時,非常方便。張奶奶還沒有感染過新冠,家里也沒有備藥。她笑呵呵地說,“隨時都能找到范醫生,不礙事”。
范守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門診部高峰期的接診量約為每天100人,現已降至40至50人。在門診部的藥房里,《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大量儲備的泰諾、連花清瘟、感冒沖劑、肺力咳、小兒豉翹、美林等藥物。還有治療前列腺、心血管等疾病的藥物,種類齊全?;颊呷缤鼛пt???,可在支付寶里直接刷電子醫??ň驮\,從醫??ɡ镏苯涌圪M,再從旁邊藥房取藥即可,整個過程十分順暢,比大醫院還要高效。采訪期間,還有村民特意來打聽門診部春節期間是否關門,聽到有醫護人員值班表示可以“放心過年”。
春節期間醫護人員時刻準備著
采訪當天,恰逢71歲的趙玉紅老人病愈出院。采育鎮中心衛生院病房副主任、主治醫生郭盟盟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說,老人感染新冠后出現咳嗽、咳痰2周,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升高,肺部CT顯示病毒性肺炎改變。本月初入院后,對癥給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療,老人咳嗽、咳痰明顯好轉,復查肺CT,炎癥明顯吸收,達到出院指征并被告知出院注意事項后,經過10天的治療,便辦理了出院手續。趙玉紅老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就住在附近,就診方便,衛生院醫護人員照顧周到,讓她這么快康復出院,可以回家過年。她的老伴也連聲道謝。
實際上,采育鎮中心衛生院十分關注轄區內65歲以上老人的健康狀況,利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7000至8000人建立健康檔案,構建起家庭醫生助理服務體系。
師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衛生院每年會對轄區內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一次免費體檢,體檢科的醫護人員會逐一聯絡,每天安排30至50人來院體檢。同時安排體檢車進村,摸排重點人群。這項工作從每年1月開始持續至10月底結束,至今已開展多年。
師闖稱,居民有健康問題往往會先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咨詢家庭醫生,有些可以通過服藥解決,有些則需要在家庭醫生的指導下來院就診。無需一遇到問題就趕來醫院,有效避免了人員聚集。而且,多年來很多老人和家庭醫生之間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早已超過普通的醫患關系,有時和家庭醫生通個電話,有個交流,就感到心里踏實。
在采訪即將結束時,師闖也就春節期間如何有效防止感染疾病提出幾點建議:第一,做好防護,戴好口罩;第二,注意咳嗽禮儀,尤其有些農村地區的老百姓可能不太注意,認為一家人不用太講究,其實咳嗽時用紙巾遮擋口鼻很有必要;第三,勤洗手,保持衛生。師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日常出診時,中心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會反復向患者強調以上內容,提醒大家盡量避免感染。但如果春節期間“中招”也不用擔心,可隨時來院就診,醫護人員“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