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松陽路徑 第12站鄉村復興論壇在浙江松陽舉行
2021年5月29日,“村里開大會”的鄉建盛會、第12站鄉村復興論壇·松陽峰會在“古典中國的縣域樣本”——浙江松陽開幕。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蘇、廣東、福建、湖南、湖北、山西、甘肅等10多個省市縣相關職能部門,建筑規劃、文化旅游、民宿運營及主流媒體等300余名各界嘉賓齊聚松陽,圍繞新形勢下的鄉村振興、傳統村落保護、非遺活化等話題,深度體驗鄉村振興的松陽路徑,學習探討鄉建領域的優秀實踐案例,共同聆聽江南秘境里的松陽故事,接洽聯通國內各界鄉建優勢資源。
本屆峰會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北京綠十字、宿集營造社、北京安哲建筑、新浪微博聯合松陽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主題峰會“碰撞”30余位鄉建大咖
本次峰會立足“鄉村振興·松陽路徑”主題,設“綜合、鄉村實踐、學術研討”三大主題版塊及設計、運營兩場沙龍,邀請30余位來自遺產研究、城鄉規劃、建筑設計、文旅投資、民宿運營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翹楚、鄉村建設基層干部,結合鄉村振興發展趨勢和松陽鄉建路徑,聚焦文化與建筑有機融合、保護與旅游共生融合、城市與鄉村多向融合、設計與運營多元融合、鄉土與青年滲透融合,深度剖析傳統村落的可持續保護模式及挖掘松陽鄉村建設實踐成果,為松陽及全國鄉村振興蓄勢聚能,給傳統村落注入當代藝術文化、發揮創意力量、激活內生價值,為切實推動新時期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激發有益研討。
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以文化引領為導向、以壯大集體經濟為牽引、以共同富裕為追求的鄉村振興路徑已經廣受實踐。松陽鄉村振興探索以此路徑為基礎,積極引進優秀鄉建人才,通過建筑師、民宿大咖等介入,在保持村落肌理基礎上活化鄉村,可持續發展松陽特色產業,探索出了鄉村振興的“松陽路徑”,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為鄉建行業的交流平臺,論壇還充分為各方鄉建資源“牽線搭橋”,提供精準對接、同頻共振的渠道。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鄉村復興論壇文集》(修武、榮昌卷)新書發布儀式、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與松陽縣人民政府的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村里DOU是好風光·麗水”啟動儀式及“村落守護人”授牌等。
建筑大賽“掀起”青年鄉建新潮
峰會籌備期間,松陽縣聯合論壇組委會共同主辦的“走進國家傳統村落公園·首屆松陽鄉村振興全國建筑設計大賽”,聚焦松陽閑置用房、用地,對老街、老村內的建筑與環境等進行創意設計、改造,吸引了721支隊伍報名,參賽覆蓋全國23個省、市(區)、直轄市及港澳特別行政區;參賽團隊有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150多所國內高校和米蘭理工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10余所國外高校的建筑學學生團隊,以及青年建筑師團隊和自由建筑師參賽。
大賽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杰、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惟敏、香港大學建筑系教授王維仁、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龔愷、南京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雷、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譚剛毅、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金秋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羅德胤、北京安哲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求安等9位在鄉建領域的知名建筑師和專家學者擔任,通過初篩、線上初評,評選出53件入圍作品,再通過現場評審會的多輪投票、合議、座談及交流,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8名,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團隊作品《門·窗》摘得桂冠。
峰會期間,大賽頒獎儀式、作品展示及設計沙龍·建筑設計大賽交流會先后舉行。在與時俱進的鄉村振興浪潮下,松陽乘勢而上、以賽引人、借賽聚力,通過設計的力量為傳統村落、街市注入新時代元素,最大限度激活老建筑的內生價值和活力,喚醒年青一代對鄉村建設的關注與參與熱情。
走讀村落“感知”風物大集
松陽地處浙西南,建縣于東漢,至今1800多年歷史,是麗水市最早的建制縣,也是華東地區古城古鎮古村體系保留最完整、鄉土文化傳承最好的地區之一,至今仍保留著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其中包含中國傳統村落75個,數量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松陽依托豐富的資源稟賦,提出“文化引領鄉村復興”“拯救老屋行動”“針灸式建筑改造”“國家傳統村落公園”等特色鄉村振興路徑,在實踐中大膽銳利創新,精確提煉每個村莊的歷史文化和特色產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古村落古民居利用新途徑,成為住建部的“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縣”和國家文物局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驗區”。
峰會首次以“先考察,后學習”的方式,實地考察選取松陽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村落及鄉建項目,通過實地走讀形式學習鄉村振興新策略。陳家鋪村、西坑村、平田村、楊家堂村、上田村是以傳統村落保護活化為切入口,引進民宿、文創、書館等業態功能,在共建的探索下獲得新生;界首村、石倉古民居群通過“拯救老屋行動”留住了古村的根與魂,重現往日的美麗與生機;豆腐工坊、紅糖工坊、白老酒工坊以“鄉村工坊”的形式復興鄉村產業,集建筑、產業、綜合體等業態為一體的鄉村工坊,既是活態的鄉民風貌博物館,也是創新改變鄉村空間秩序的優秀樣板。
峰會同期還開展了文里大集、百年婚書展等集聚文化感、民俗感、風情感、體驗感的配套活動,以“集”“展”相映的形式呈現老城的生活方式,與流淌于古今的美好風物和傳統手作相遇。文里大集依照松陽的趕集傳統,打造了集古著雜貨、手工文創、鄉村美食、農土特產于一體的縣域集市,以蘊奇的文化氛圍和多元的知識輸出,形成論壇特有的“場內分享,場外趕集”的村里大會氛圍。百年婚書展收藏了從清末民初到新世紀等各個時期的婚書,涵蓋訂婚書、結婚證等,展現了中國百年來的婚俗歷史和博大精深的婚書文化。
鄉建盛會“蛺蝶”創新生命力
五年12屆,“創新”成為這場“村里大會”的關鍵生命力。論壇不斷創新會議形式,一是首次“先考察后參會”,體現其深度體驗和認可鄉村價值的主張;二是開幕式首次晚間舉行,以更驚艷的老城夜景開場鄉建盛會;三是增設“學術研討”,關注鄉建大趨勢與解決方案,打造“鄉建智庫”;四是取消傳統的“閉幕式”環節,將更多時間聚焦鄉村建設與運營中的現實狀況;五是在當下疫情期間以“云直播”形式銜接會場內外,將更多的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廣泛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論壇的主會場——文里·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便是老城街區改造及遺產的典范。秉承“活態保護、有機更新”的理念,一眾遺產保護者對松陽西屏古鎮的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保護與更新,成為鏈接城鄉、融合遺產與社區的文化綜合體。與會嘉賓置身“縣域振興”的典范場所實地體驗學習,見證松陽模式下縣域與鄉村的振興蝶變,成為是“村里開大會”的又一次別樣體驗。
據悉,鄉村復興論壇創辦于2016年,已先后在河南新縣、貴州桐梓、貴州臺江、山東日照、廣東梅縣、陜西留壩、福建永泰、廣東大埔、山西沁源、河南修武、重慶榮昌、浙江松陽等9省市12區縣舉辦。論壇堅持“村里開大會”的辦會宗旨,整合規劃設計、鄉村治理、村落運營等多方資源,構建了一個以鄉村振興為理念、以眾創共建為支撐、以多方資源互通為己任的綜合性鄉建平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